
着力提高治理水平 要懂經濟、懂市場、懂行業
以下是李浩然議員在立法會大會就2022年《施政報告》致謝議案辯論環節(一)發言的全文:
多謝主席,行政長官上月發表的《施政報告》第三章以「着力提高治理水平」為題,在完善「治理體系」、提升「治理能力」和「治理效能」這兩方面進行了闡述。我們可以看到,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整體發展理念已經逐漸向「有為政府」和「高效市場」的有機結合邁進。
過往,我曾在會上分析「有為政府」和「高效市場」的概念,指出「有為政府」並非要改變市場運作,「有為政府」所做的一切,應該基於市場的運作原則、機制和環境。將「有為政府」結合「高效市場」的理論,正正關乎如何通過政府的參與,幫助市場降低內在成本,從而提高市場效率。
今時今日,世界的經濟秩序、邏輯和原理與以往已截然不同,適用於特定歷史時期和特定行業的經驗,不一定能夠在現在或未來的時間節點擴展至其他行業。香港經濟過往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貿易、金融和地產行業,不干預能夠增強市場的信心,促進經濟活動的活力。然而,高科技及科創產業本身在世界各地面對激烈的競爭,當中有部分發展原理亦與過去有所不同,包括投資週期長、成功機率偏低、投資額較大等。這就需要特區政府轉變觀念,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身和推動產業發展,構建屬於香港以至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性產業。
我樂見在《施政報告》中的一些政策舉措,展現出特區政府在發展思維上的根本性轉變。例如《施政報告》提出要成立「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」和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」、制訂「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」和「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」、優化「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」,以及為創科、文藝創意等新興產業制訂簡便實用的法律指南和工具等。我認為,以上的舉措對特區政府而言,的確是具創新性與前瞻性的新嘗試,但面對國際尤其是亞太區域的激烈競爭,我們仍然需要加快追趕的步伐。而且這種轉變,對於特區政府的整體管治理念、架構以及行為模式,都帶來了不同的要求和挑戰。
以「搶人才」為例,過去我們對於外來人口更着重於審批,更着重於「看守家門」,比較側重審視其對本地就業和其他方面的影響。但現在,我們要朝更積極有為的方向轉變,吸引各類型的人才來港工作,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,從而推動香港經濟。
又以區塊鏈產業為例,新加坡自2017 年緊貼市場需求,先後出台《支付服務法案》、修訂《證券與期貨法》、更新《數字代幣發售指南》、提議《金融業綜合法案》等,時刻回應市場關注和需求,而且很重要的是:主動給予市場明確的指引並提供優質的服務。我和研究團隊仔細分析後,發現新加坡並非是在政策層面或者補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而是在市場迷茫的時候,能夠迅速主動回應市場需求,給予明確清晰的政策指引和底線,從而營造良好的市場空間,因而成功促進相關產業蓬勃發展。
在新形勢下發展新經濟和新產業,需要政府擁有不同以往的能力。對內,需要政府有更強的治理能力和效能;對外,需要政府加強與業界的溝通協同,做到真正懂經濟、懂市場、懂行業。
本人謹此陳辭。
Project Gallery
